致力全国有影响、全省有地位、全市争一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毛戴军调研市委党校
时间:2023-04-05 18:31:00
致力全国有影响、全省有地位、全市争一流!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毛戴军调研市委党校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毛戴军调研市委党校
一一3月31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毛戴军专题调研市委党校工作,通过现场参观、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市委党校教科研以及后勤保障等各方面情况,对党校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一一座谈会上,常务副校长郝兴华从干部培训、理论建设、决策咨询、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汇报党校工作成效、短板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举措。

一一就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党校工作,毛戴军强调:
一一要切实增强从事党校工作的使命感
一一在党校工作是一种光荣,做好党校工作是一种使命。要始终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做好党校工作。
一一从党校历史来看
一一一方面,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高度重视、关心支持党校工作;另一方面,泰兴市委党校也有从严治校、质量立校的优良传统,在泰州有位次、全省有影响。党校人要抓好传承、砥砺前行,奋力开创新时代新征程党校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一从职责定位来看
一一党校是党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承担着为党员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具有不可替代性、特殊重要性。党校人要看重这个岗位,看重这个平台,看重肩负的职责使命。
一一从发展需要来看
一一发展跃升一个层级,干部也要提升一个能级。实现“泰州当标杆,苏中争第一”奋斗目标,需要党校人坚持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既助力培养一批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敢为善为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又充分发挥智囊智库作用,积极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建言献策。
一一要切实增强加快改革创新的紧迫感
一一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对于党校事业而言,改革创新既是发展趋势,也是必然要求,需要党校人以改革创新的姿态适应改革创新的时代。
一一上级有要求
一一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工作主基调。要坚持用新思想解放思想、统一思想,打破守旧思维定势,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切实增强改革创新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把改革创新贯彻到教科研全过程各方面。
一一现实有需求
一一要摸清问题是什么,逐项梳理出共性和个性问题,解放思想、靶向攻坚,一个一个来解决,解决一个是一个;要理清优势在哪里,集中全力将优势打造成特色、将特色打造成品牌;要想清路径怎么走,探索“行政+社会+市场”运作模式,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形成最强合力。
一一竞争有压力
一一打造一流县级党校,与兄弟市(区)委党校相比,泰兴市委党校在软件硬件设施方面存在一定差距,竞争激烈、挑战不小。需要主动对标找差、自我加压,通过改革创新来迎难而上、奋力追赶。
一一要切实增强提升教科研水平的责任感
一一党校不是一般的学校,党校教育培训的对象不是一般的学员。两个“不一般”,对党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一培训方式要活
一一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探索“课堂教育+现场观摩+交流讨论”“三位一体”培训方式,推广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要让懂的人、在行的人上台讲,引导讲课人向培训师、催化师、组织者、设计者转变,让学员愿意听、听得懂,学得进、用得好。
一一教学内容要实
一一要把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摆在首位,积极策应即将开展的主题教育,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宣讲示范课”。要聚焦全市发展大局,围绕发展所需、干部所需、基层所需,高站位、小切口排定讲题,做好翻译和转化的文章,确保授课内容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一一科研成果要真
一一要找准党委政府智库的角色定位,聚焦市委、市政府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精准立项课题,联动各方资源,深入一线调研,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要抓好科研成果转化,推动转化为党委政府的政策决策,转化为课堂讲题。
一一要切实增强擦亮党校名片的奋进感
一一要牢固树立“争先、领先、率先、优先”意识,围绕“全国有影响、全省有地位、全市争一流”的中长期目标,推动党校工作高质量迈上新台阶。
一一要坚持党校姓党
一一要将这一最根本的要求落细落实,将这一最大的优势突出凸显。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融入党校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引导教员始终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要把讲政治守规矩强纪律贯穿学员党性教育、学习管理、组织管理、生活管理的各个环节,引导学员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一一要发好党校声音
一一发挥课堂阵地优势,发好党校声音,加强对社会思潮的辨析引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探索实施“百堂党课下基层”,将阵地拓展到党校围墙外,分领域推出菜单式定制课程,通过基层干群喜闻乐见的形式,真正打动人心、穿透人心、凝聚人心。
一一要建强师资队伍
一一要遵循最严格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引导全体教员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要制定年轻教员专门培养计划,让他们走进基层、走上讲台、参与课题,通过压担培养逐步打造一批名师名家,力争推出一批在全省和泰州市有影响的教科研成果。
供稿:办公室